春季宝宝易过敏,千万别大意!

2020-7-20 0:00:00

为什么宝宝在春季容易过敏?


宝宝过敏分两类:

一是体质因素——宝宝本身是过敏性体质;

二是外在因素——宝宝接触了过敏原。

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植物发芽鲜花开放,微风吹过空气中混合多种花粉、尘螨、灰尘等,宝宝接触过敏原的概率大大增加,自然也容易过敏。除此之外,日常生活中还有以下3种易引起宝宝过敏的过敏原:

食物过敏:如牛奶、鸡蛋、海鲜等。牛奶过敏有蛋白质过敏和乳糖不耐症;乳糖不耐症新生儿较多,通常表现为腹泻或呕吐。

接触性过敏:如化妆品、酒精、化工合成物、动物皮毛等等。

药物过敏: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,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,仅见于少数人。一般来说,药物引起的过敏大都会有发热现象,一旦停用引致过敏的药物,体温就会下降。

而以上这些因素恰恰赶上“换季”这容易出现免疫紊乱的时期,从而导致宝宝在春季特别容易过敏。

常见的过敏症状有哪些?


1、皮肤干、痒、湿疹

小婴儿的过敏更多表现为湿疹或湿疹增多。不过,即便有些宝宝没有红疹,但皮肤干、痒其实也是过敏的表现,所以家长一定不可掉以轻心。


2、呕吐、腹泻不止

宝宝过敏不仅仅会反映在皮肤上,进食后宝宝出现呕吐、腹泻、便秘、特别是腹泻、便秘交替出现,以及严重腹绞痛等,都有可能是过敏的表现。


3、荨麻疹

荨麻疹就是大家常说的“风疙瘩”。疹子呈风团样,凸出皮面、剧痒。荨麻疹出现后常迅速增多,但也经常很快消退。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,但大多数宝宝荨麻疹反复都是饮食而造成的。最好的办法还是远离过敏源,目前并没有能根治荨麻疹的方法,会随着免疫力增强减少复发。当宝宝皮肤发痒难忍,较为严重时需医生治疗。


4、过敏性鼻炎

春季若宝宝出现喷嚏、流涕、鼻痒、鼻塞等症状时,不要单纯地以为宝宝就是感冒了,应结合以下几种情况考虑一下宝宝是不是过敏性鼻炎。

比如:

❶ 近期宝宝去了花草多、飘柳絮的地方;

❷ 宝宝服用了治疗流涕鼻塞的感冒药物,但症状缓解并不明显;

❸ 这种症状已经持续了2-3周,且仍不见好。

如果以上3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宝宝是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,最好带宝宝去耳鼻喉科确诊一下,对症治疗。


5、过敏性咳嗽或哮喘

如果宝宝春季或秋季有咳喘发作,一到春季又出现比较明显的咳嗽甚至喘,要考虑是过敏性咳嗽或哮喘。不过家长最好带宝宝就医,由医生判断病情后再进行治疗,不要擅自给宝宝用药。


6、过敏性结膜炎

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爱揉眼睛,眼睛发红、流泪甚至红肿,且结膜有明显充血的症状,就要警惕了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。一方面要监督宝宝不要乱摸东西再接触眼睛,另一方面就需要尽快就医诊断了。

春季应该如何帮助宝宝预防过敏?


1、尽量回避过敏原

回避过敏原,就是要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、躲避引起过敏的环境。比如说:

如果宝宝花粉过敏,应该尽量减少接触花草的机会,必须到户外时,应戴口罩进行防范;

如果宝宝尘螨过敏,就要去除家中地毯、挂毯、毛绒玩具等可能附着这些过敏原的物品,并且避免使用吸尘器;

如果宝宝牛奶蛋白过敏,除了果断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粉外,还不能进食任何含牛奶的食物和补充剂;

如果宝宝皮肤过敏,就要选择透气宽松的纯棉贴身衣物,不要选择羊毛或化纤衣物。


2、注意日常护理

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,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室内卫生,保持环境清洁,最好用湿布擦拭,以免灰尘飞扬;宝宝的用品、玩具特别是毛绒玩具要经常清洗、消毒;经常换洗宝宝用的被单、被套、枕套等用品,避免宝宝接触刺激性物质。

宝宝如需添加新的食物,采取逐量增加的方式,随时观察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反应。此外,皮肤容易过敏的宝宝,更要注意防晒与保湿。


3、及时就医

如果宝宝出现了疑似过敏症状,应当及时就医,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。切勿自行为宝宝服用抗过敏药物。

总之,预防过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过敏原。当怀疑存在过敏时,就要立即去除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环境,若症状明显好转后,再有意识地接触所怀疑的食物或环境,且症状再次出现,那么就可以确定过敏原。如果家长不能准确地判断,就要请教医生了。